2019-9-30 00:00

 相遇2019SUSAS


规划建筑板块学术论坛开幕


9月29日,“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开幕论坛”在上海市杨浦区杨树浦路468号休闲会议中心举行。开幕论坛由上海交大设计学院主办、Let's Talks学术论坛承办,《时代建筑》杂志运营总监,Let’s Talk学术论坛创办人戴春女士主持。

作为主展览规划建筑板块策展人,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院长、光启讲席教授阮昕及其团队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本场开幕论坛将开启艺术季城市建筑方面的系列学术讨论,旨在促进国内外规划建筑滨水空间领域的研究与交流,通过多种呈现方式帮助公众了解展览的学术脉络、三大板块主题,从而能够对展品形成初步理解。

策展人进行开场致辞后介绍了本板块整体策展理念。随后各参展人分别围绕“杨浦滨江南段滨水空间复兴”“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设计的思考”“水生之景”等主题进行相关参展理念分享。

阮昕教授表示,本次策展强调多元性、历史性和学术性。他希望能够通过用多元化的参展方式,让公众对展览有更多的空间去理解。同时,他提出,展览唤起的也包含了上海似乎逐渐被淡忘的“历史感”:上海作为曾经的生态水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人工生态也许并非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是人类城市中的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最后,阮院长表示希望展览传递给公众的,是关于滨水空间研究领域的学术性和教育性。滨水空间的建设不仅仅是城市物理空间意义上的改动更新,更代表了水和人类生活融合的象征意义。


参展嘉宾主题分享01:


29日上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章明针对“杨浦滨江的滨水空间复兴”展开案例分享。他表示,过去的杨浦滨江充满了旧工业时代的建筑基调和历史感,而建筑师需要做的,便是沿着上海城市有机更新的“十三五”政策,以留住城市记忆为主,通过严而又严地保护上海老建筑和风貌区,形成具有工业传承精神的,开放、绿色、活力、人文的新型滨水公共空间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章明


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总监邹钧文带来了“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设计”的思考。他认为,黄浦江的百年变迁同样也是上海城区变化的缩影,并通过对「规划理念」的探索和传承,提出了“还江于民、还境于民、还岸线于民”的滨江发展的新阶段理念。他强调,未来的滨江发展方向应当继续以贯通建设为主,通过打通滨江端点、转化空间、聚焦场所、传承历史,逐渐实现对浦江两岸的全面品质提升。

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总监邹钧文


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环境学院院长Helen Lochead则围绕主题“水生之景”,展示本次主展览“三城记”之一的悉尼在历史长河中如何实现城市规划的变化。她指出,虽然悉尼的部分海港维持着原始景观,但海港的大部分前滨都已随城市发展而得到重建,其中又大都持续绿化建设,从而逐渐使得悉尼从单一的滨水区转变为对公众开放的空间场所。Helen表示,如今的悉尼海港景观,则是来自景观设计师、规划师、建筑师共同努力完成的成果

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环境学院院长Helen Lochead


随后,来自上海市的专业现代舞团队在SUSAS主展厅毛麻仓库三层、四层为公众表演舞蹈“飞行家”。



参展嘉宾主题分享02:


29日下午,2019SUSAS各参展人以“河畔客厅、共享水岸”、“威尼斯:水与石”、“宅语·在水一方”、“跨水越岸”、“滨水工业区的华丽转身”、“城市演变与河岸空间”、“流动”、“相遇·日常的力量”、“建构风景—融汇与对望”、“记忆·融合·共生”、“连接感”为报告题目,分别围绕苏州河、威尼斯的滨水建设;滨水空间的抽象语言及实现形式;上海和巴黎、南特以及汉堡的滨水对比建设;上海水利设施发展变化;古代运河的现代景观设计等领域展开相关内容分享。

下午参会嘉宾及完整报告内容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王林教授通过阐述苏州河的滨水建设表示,希望车行空间和人行空间能够进一步融合,让历史和未来、传统与现代、市民和游客能够一同在城市的“客厅”相遇,从而创造出更好的城市空间。威尼斯国际大学教授Giorgio Gianighian通过展示威尼斯历史海域建设的辉煌,文化环境、以及滨水建设的现状,让公众能够更加理解威尼斯在现代滨水城市中的独特性。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则通过“捧、架、合、田、帆、雁、紧、围”等富有趣味的空间语汇,表达出建筑内部空间的新抽象含义。GMP公司项目合伙人Magdalene Weiss将德国汉堡和中国上海作为滨水城市的两组个案分析,对比不同文化环境下滨水空间建设的异同点。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王林教授

威尼斯国际大学教授Giorgio Gianighian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

GMP公司项目合伙人Magdalene Weiss

随后,筑境设计董事薄宏涛表示,“永定河文化带最能体现北京人文情怀”,并向公众展示了首钢北区滨水岸线的多元建设案例。法国TER(岱禾)景观与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创始人Michel Hössler聚焦巴黎、南特以及上海3个滨水城市建设的案例,引出不同文化环境下建筑师对城市空间改造的不同认知。沈阳建筑大学教授朱玲则通过展示人和自然的冲突转化和概念平衡,引发大家思考人类应当如何与自然相处。华建集团科创中心副主任高文艳则用「水流动」的寓意,映射上海城区发展的演变,回顾了自1840年以来的上海水利设施发展历程。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恩芳通过引入日常关联力量、“他视角”下的调研成果分析以及新时期城市设计思考等三方面展开了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建构设计的思考。EI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姜平通过分析近期建筑实践案例表示设计应当重新思考建筑本体和自然环境、城市环境融合的更多可能性。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副教授王云则从城市滨水景观更新的理论支撑引出其团队在大型滨水空间、城区统筹规划、以及社区公园类、花园类、园林类景观规划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时代建筑》杂志运营总监戴春最后提出“制造连接感”,旨在引出如何激活建设出与公众有连接的滨水空间设计。

筑境设计董事薄宏涛

法国TER(岱禾)景观与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创始人Michel Hössler

沈阳建筑大学教授朱玲

华建集团科创中心副主任高文艳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恩芳

EI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姜平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副教授王云

《时代建筑》杂志运营总监戴春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