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 16:04

聚焦城市生态: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协同与优化治理论坛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年度研讨会成功举办

近日,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协同与优化治理论坛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年度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项目示范地上海奉贤新城生态建设实地调研、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协同与优化治理论坛和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年度研讨会。其中,论坛和研讨会结合《城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技术》项目年度研讨会,重点聚焦城市遥感分析、土地覆盖变化监测、社会-生态格局演变及生态空间规划治理展开探讨。

本项目首席专家为中国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周伟奇研究员,课题负责人包括北京大学李培军教授、武汉大学李慧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车生泉教授,除此之外,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项目参与单位的40余个项目的研究骨干和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师生出席了本次会议。其中,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协同与优化治理论坛由车生泉教授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年度研讨会由周伟奇研究员主持。

车生泉教授主持论坛


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协同与优化治理论坛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伟奇作题为“城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技术”报告,阐述本次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背景、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目标及内容,并介绍了项目于2023年取得的主要亮点性成果。

周伟奇作报告

北京大学教授李培军作题为“利用密集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和集成方法监测城市土地覆盖类别变化”报告,介绍一种集成双向时间序列分析的变化检测与分类方法,并对研究区的城市土地覆盖时空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

李培军作报告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慧芳作题为“高分辨率城市遥感影像的复杂阴影智能处理方法”报告,分享一种深层监督卷积神经网络的阴影检测方法,实现遥感阴影的高精度检测,同时提出了一种无需检测的进化式阴影校正方法,实现了局部校正和全局优化。

李慧芳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钱雨果作题为“基于建成年代梯度的城市社会-生态格局量化研究”报告,分享一种融合建成区的年代的城乡梯度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揭示人类活动在城乡梯度中的格局,深化对城市化本身梯度的刻画与表征。

钱雨果作报告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丹作题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首都生态空间规划治理的实践探索” 报告,分享新时代首都生态空间规划认识、基于“底线约束—格局优化—系统治理—价值实现”全链条的生态空间规划治理体系等内容。

赵丹作报告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年度研讨会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年度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钱雨果、北京大学教授李培军、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慧芳、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静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车生泉分别代表课题一到五,对各课题年度研究进展、取得主要成果以及示范地研究开展情况等进行了汇报。在讨论环节,各课题负责人及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对项目下一步工作计划,课题间合作、数据共享及示范工作推进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各课题汇报年度研究进展


项目示范地上海奉贤新城生态建设实地调研

本次研讨会之前,项目组赴项目示范地上海奉贤新城进行了实地调研,奉贤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精细组织了本次调研,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凌军及绿化管理所副所长陈庆等一起与专家组进行了调研。项目组先后考察了奉贤区规划资源展示馆、上海之鱼、南上海中央公园先行实践区、金汇港、浦南运河及奉贤公园城市示范区社区等典型区域,对奉贤新城的规划定位、生态本地、景观格局、及新城生态系统功能发展需求等方面开展了调研,并对奉贤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公园城市、森林城市建设问题和需求进行了研讨,结合项目的研究实施内容,项目组专家针对奉贤新城生态建设的需求制定了相应的研究方案。

奉贤区规划资源展示馆考察

上海之鱼考察

金汇港考察

南上海中央公园先行实践区考察

项目组在上海奉贤新城开展示范区调研合影

本次论坛及研讨会以《城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技术》项目的年度研究进度,展开实地调研、学术交流及研究讨论,取得了圆满成功。最后项目首席专家周伟奇研究员对项目年度研讨会作总结并明确项目注意事项及工作计划。项目组将继续围绕“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协同与优化治理”主题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与工作。

searchsearch